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要把封闭小区打开,学城规的同学怎么看?

2016-02-25 涨姿势的 大学声




前几天,中央和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意见中的第十六条中,“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的文字引起了媒体和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甚至连最高法都专门为此做出了解释。
那站在学建筑城规专业的同学的角度,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我们从问达社区上找到了两位同学,让我们听听他们的看法。



by  山东建筑大学 许瑞杰 


“我国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这件事情这几天可是真真的在各大新闻媒体火了一把。上到中央,下到跳广场舞的大妈都在热议这件事情。不同背景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也是很不相同。




首先,这个“我国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这个事情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的第十六条,先看看这一条的具体全文是怎么说的:


(十六)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


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打通各类“断头路”,形成完整路网,提高道路通达性。


科学、规范设置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提高道路安全性。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


积极采用单行道路方式组织交通。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合理配置停车设施,鼓励社会参与,放宽市场准入,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这个意见的内容很多,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然而它却引起了这么多的讨论,引来了这么多的声音。可见人们对这条意见的重视程度。也可以联想到这条意见与如今大多数人的既有利益有着千丝万缕密切的联系。


各个新闻节目、网络媒体、朋友圈、知乎,这几天已经被这个话题刷爆了。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从各个角度有着很多不一样的看法。有的人从经济角度看,有的人从物权的角度看,当然也有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



多个互不联通,被围墙环绕的封闭式小区,阻断了本来应该畅通的道路,使得主干道压力过大,堵车严重。


有的人是纯粹在扯淡,但是大多数看法,尽管不同,但都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我是很赞同这件事情的。


毕竟如今的城市交通的拥堵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当中非常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不管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大都市,还是我家所在的那四五线的小县城,交通拥堵都是一个大问题。


每每上班,每每下班,每每节假日,五公里的路恨不得要都上一个小时。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私家车越来越多,我们的道路也不停地修,不停地拓宽,拓宽还不够,还要单双号限行,然而这样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私家车多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我们城市路网的问题。尽管我们的道路修的很宽,但是密度却有所欠缺。所有的流量都堵在了有限的车道上。



巴黎,纽约等世界大都市的城市中心区基本都是开放式街区


想象一下,如果把各个小区的围墙都拆掉,小区内的道路与原来城市的路网连到一起,这样子,城市道路网络就密集了很多。人们可以更好的选择路线。


不但可以减少在路上的时间,从另一个角度看,还能够减少到达目的地的路程,这无疑还会减少很大的能源消耗。


这个想法确实是很好,但是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摆在前面。接下来新建的小区被要求不再建设成封闭式的还好说。然而已经建成的小区逐步将围墙拆掉可能就是一个问题、矛盾比较多的事情了。



曼哈顿鸟瞰图,可以观察到整个曼哈顿不论办公写字楼还是住宅商业区,都基本没有高墙封闭的大院。


首先人们最关注的是拆掉围墙后的安全问题。如今很多小区的卖点就是封闭的好,非小区的业主不能随意的自由出入,保安也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家里的孩子在楼下自己玩也不用太多的担心。


没有了围墙的话,外部人员可以随意进入了,安保水平的话也未必能达到以前的那个样子了。类似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已有的封闭式小区的居民对于打开小区,最大的顾虑就是安全问题。


这个意见总体的思路还是好的,从长远来看,确实能够促进一个城市的健康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希望政府能够在接下来的阶段里,不是盲目的去实施这个政策,而是能够积极的调研,科学的制定适合每个城市的,每个社区的建设或者是改造的方法。


by 湖南大学  阿毯


 我所在的学校在我入学的时候是基本开放的,所有人和车都可以自由出入,并且校园较大、处在主干道旁,所以借道穿行的人也非常多。


后来校内周边小区进来停车的人很多,学校开始规定外来车辆进入校园需取卡缴费,校园内随意停车的情况有所好转。


再后来学校发现校内有许多自行车、电动车盗窃的事件,甚至有女生在下晚自习时在路上受到外来人员骚扰,现学校打算逐步限制校外电动车、自行车、人员进入校园,营造安全、宁静的大学校园。



美国大部分大学,都是没有围墙的 (图为斯坦佛大学鸟瞰图)


而学校的做法与现今出台的这一政策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封闭式社区的出现就是因为较大贫富差距的存在和资源分配不均。较为富足的人给自己购置了较好的房子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与外部的较贫困、基础设施缺乏的社会分隔开来。让贴小广告的、走街串巷卖东西的甚至盗窃的、拐卖孩子的坏人无法进入,形成一个较为安全的小社区。




就像如果学校完全开放,周边的居民就会进来使用田径场、运动器材等,影响学生的权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在开放社区之前应该建设完善的、差距小的基础设施,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提高社会治安水平。


 另一热议的问题是这一政策是否违反了《物权法》。小区内道路是全体业主共同所有的,也是置业时共同支付了费用的,开放小区内道路是否应该得到该小区业主的同意。


最高法发言人表示:封闭住宅小区是农耕时代的产物;推广街区制,是为了实现物和有关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符合当今世界的潮流;涉及包括业主在内的有关主体的权益保障问题,还有一个通过立法实现法治化的过程。


个人认为,这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坚持依法治国,但是可以先出台政策、再修改法律,使之与政策相适应。




我相信政府制定这一政策的初衷的好的,是为了缓解道路拥堵问题,是想效仿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开放街区道路,将小街小巷利用起来,提高交通状况。


但这一政策的制定和出台的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政策的提出和拍板的过程普通民众是否参与,政策出台前是否法律先行,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信息收集、 听证讨论是否公开透明,政策将来的具体实施办法是怎样的。


如果业主们不同意,是尊重民意还是强拆,是否能对业主进行经济补偿,补偿的资金从哪来,是否足够。以及开放小区后治安问题如何保证,没有配备地下停车场的小区业主如何停车等一系列问题。




更重要的是,有没有经过研究、试验这一政策在实施后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各个城市有不同的道路规划风格和建筑群坐落风格,开放小区是否能改善交通拥堵情况,还是会造成新的拥堵。如果政策的实施不成功,巨大的已经投入的成本怎么办,向谁追责。


上课时曾听一位老师说过,中国的城市拥堵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城市规划的不合理,是否应该培养更多的城规人才,改善现有城市规划,也许才是改善拥堵的根本。



香港城市规划同样实行的是街区制


我曾经在去香港旅游时发现香港人多地少,道路狭小,但却很少堵车,也许是与当地民众遵守交规、车辆可以快速行驶有关。但我想更重要的原因应该在于其合理的城市规划与交通设置。


政策的出台不应该是领导们自己拍板的决定,而是应该走严谨、公正的流程,提高政府公信力,提高民众满意度。


当然,这仅是我个人的看法,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一起参与讨论,或批评指正。


想看更多深度分析文章请点击



极品学霸对爱情本质的思考


这30件事,帮你过一个充实的寒假


面对泛滥的民科,我们大学生应该怎么办?



看更多关于高校精彩问答,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